17日,第六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。
2015年是中国拍卖市场的“熔断年”,但是“好现象”
事实上,2015年的中国拍卖市场正处于一种新的变化之中。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看来,2015年的艺术拍卖市场两极分化“十分明显”。“这一年的市场当中有激情的部分,也有悲壮的部分。市场上有非常好的成交的价格,比如说潘天寿的《鹰石山花图》拍出1.79亿,但同时也有很多中小拍卖行做不下去了。同时,国内的拍卖市场、艺术品市场在调整的底部阶段。反过来看国际拍卖行,苏富比和佳士得,都在创历史的新高,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反差。”
2015年中国艺术市场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?北京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用了“熔断年”这个词来形容这一整年的状态。刘尚勇说,自己确实看到了不少“熔断”现象发生在中国艺术市场。
他说:“从画家的角度说,我认识的很多年轻画家,原先手里有很多订单,画不过来。但到了年底我再跟他们聊天,发现进入2016年他们手里没有订单了。他把前期的订单画完以后,到了新的一年两手空空,这就是一种‘熔断’。我们又看到很多画廊和画店在2016年休业。因为门可罗雀,交易非常清淡,很多画廊不得不歇业,这也是一种熔断。”
不过刘尚勇也坦言,这种“熔断”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,“并不是什么坏事”。“与此同时,好的艺术品、艺术精品仍然有非常好的价格。”他说。
苏富比亚洲资深顾问温桂华也认为,近年中国市场拍卖成交虽然有所回落,但“透过现象看本质未必不是好事”。“这两年,大家可以反思我们走过的历程。市场回调以后,反而厘清了价格体系。同时,好的作品永远有好的价格,让买家更加明确什么作品更适合收藏,这是一个好的现象。”
二十几岁的拍卖行业已成“老炮儿”
打印本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