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,需要有稳定的收藏群、大量的艺术精品、诚信的鉴定机构、光洁的游戏规则等作为支撑。1992年10月3日,深圳市动产拍卖行举办了“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”,随着拍卖的第一声槌响,中国艺术品拍卖业诞生了。如今,艺术品拍卖已风风雨雨走过了15年,艺术品拍卖金字塔已经成型,其中每块基石均蕴涵着巨大的潜能。
金字塔基石之――
收藏家:这个市场还有“天漏”
15年弹指一挥间。当年敲响第一槌的拍卖师和参与拍卖的人可能都没想到,艺术品市场的能量如此巨大。
作为最早进入北京拍卖市场的收藏家之一,秦杰对15年岁月之河颇为感慨:“我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接触到了文物。20世纪70年代初,大家对一些叫做‘四旧’的东西颇为恐惧,都把好东西往外扔,我当时年轻,胆子大,别人扔我就捡。后来,我对古籍文献的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接着一口气就收集了20年,到1994年中国嘉德古书专场拍卖预展前,我已经有藏书1万本。”
但是,令秦杰大为震惊和惭愧的是,在嘉德的这次预展中,预展古籍是秦杰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的。“应该感谢那次拍卖会,它把我作为一名收藏家的那根弦猛然绷紧了。拍品让我大开眼界,并传达给我一个信号——古代文物可以轻易拍出100万元的价格。作为这个市场中的一块基石,我应该迎合整个市场的精品意识。”此后,秦杰对精品古籍加大了“淘宝”力度,几乎每场拍卖会必到。“说来也怪,你越重精品,越能够在众多精品中捡到‘漏’,有的时候甚至是‘天漏’。”
1998年的某拍卖会中,秦杰在一轮“荷兰式竞拍”中以20元的最低价买到了早年留日学生会的创刊号、一本极具历史意义的书籍,这是迄今为止古籍拍卖会中最低的成交价。随后,秦杰又在拍卖会上以50元的价格买到了一套珍贵的《红楼梦》佚稿。
与此同时,秦杰盯准了连拍卖公司都定不准价格、看不清行情的古代连环画和小人书,很多的时候,他用500块钱能从一场拍卖会上拍到十来件“宝贝”。那时侯很多人不理解他,但是如今,这些当年不起眼的小玩意,已经成了价格不菲的“天漏”。
“我不会轻易为市场左右,投机不应是收藏者的行为。但市场赐予我的‘天漏’我必然要捡,这是金字塔结构的重要环节。捡到‘漏’,我就会认为这是市场告诉我,好东西还在后面,我对这个市场很有信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