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人大代表、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严俊近日透露,“有名著名明星几次托人到紫金山天文台,一出手就是数百万,希望用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,但被我们拒绝。”。 天文学是高贵的科学,它不该被金钱玷污———这是舆论反对小行星命名权拍卖及痛骂这名明星“无耻”的主要原因。我的观点是,在稳妥适度的前提下,小行星命名权商业化操作不妨一试。
说到天文学,我想起台湾学者南怀瑾在其文集中的感叹,他说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精髓,超越其他民族的成果,博大精深的《易经》就是例证,但近代以来,大大落后于西方。为何式微?原因多方面,缺乏有效推广手段、丧失群众基础却也是一个重要症结。想想看,现在高校天文学专业有多少人报考?
天文学研究须遵循科学规律,不急功近利,更不媚俗媚商,这无需赘言,但在市场条件下,这一纯洁属性的捍卫并不意味要全然排斥商业化操作,相反,借助市场手段稳妥操作,可以一举两得:既让大众有机会了解天文学,培育群众基础;又便于吸纳社会资金,弥补经费———透过“俗”的手段,达成普及天文知识、提升天文学素养的目的,天文学的高贵属性得到了巩固而非削弱,何乐不为?
对我国当下的天文事业来说,市场意识不是多了,而是少了。天文学研究普遍经费投入不足、研究资金匮乏,受众大量流失。与其坐等国家救助,不如主动走向市场,具体到小行星命名权拍卖,就是一改成规,甄选社会形象良好的明星或其他富裕人群,将命名权“卖”给他们,各取所需。在这方面,并非没有先例,比如民营企业家张果喜就获得过小行星冠名权,歌手爱戴2005年也得到TYC1405007041狮子座小行星署名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