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365线路检测 首页 登录 注册

现行土地储备制度凸显积弊

2005-05-11 00:00  772次点击

 

现行土地储备制度凸显积弊

徐寿松

新一轮土地整顿中清理出一个惊人的现象;许多地方的大量土地不是储备在政府手里,而是囤积在开发商手中。开发商囤积居奇,到土地二级市场上牟利。已成影响当前土地调控效果的大隐患,现行土地储备制度亟待改革,土地储备的主体应是政府而不是开发商。有关房地产研究者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放任开发商储备土地存在积弊:

政府“种树”投巨资

开发商“乘凉”得暴利
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说,在上海,政府每做一平方公里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就要投入约20万元,加上公共交通、重大基础设施、市政工程等建设,投入惊人。政府应该对规划涉及的地段进行土地储备,在完成储备之前对规划严格保密。而现在,政府对城市规划缺乏保密意识,土地储备也不到位,开发商跟着规划买地,动作比政府还快。等于是政府为土地开发商做好了前期配套工作,投入了大量财力,利润却让开发商吞噬了。譬如上海浦东世纪公园附近,政府投入数十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品配套,但却没有对周边的土地实施全储备,让开发商以每亩300万到500万元的低价获得土地,而其开发商品房均价在8000/平方米以上。开发商坐享暴利,损失是政府利益。

房地产企业“圈地”占用大量银行资金积累金融风险

在业界,土地储备被当作衡量房地产公司实力的重要尺度,储备土地成了房地产企业的必下之棋。但事实上,地价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实力存在巨大落差。为拿到土地,许多房地产公司向银行申请巨款贷款。综合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发现,近三年业,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逐年下降,没有超过19%的比例。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张泓铭分析说,即便是加上自筹资金部分,上海房地产开发资金也至少有70%以上来自银行,与中央关于35%打印本页